● 供需两侧:11月份消费、出口同比增速均回落,投资增速整体趋缓,生产小幅加快
● 物价水平:11月CPI同比涨幅连续第三个月回落,PPI同比降幅较10月收窄0.4个百分点
● 货币金融:11月份新增社融主要受政府债和企业债拉动,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
●Max Mara:10月发布的全新品牌大片选择西装单品而非经典大衣进行品牌表达,立足产品维度开展其女性主题的品牌推广,同时推进西装品类的规模化扩张
●报喜鸟:拟收购欧洲高端户外品牌Woolrich,国内服饰公司持续布局高端户外市场
●UR品牌海外最大门店、本来BENLAI品牌海外首店12月份同步在曼谷开业,推进全球化布局
● 联商网:前三季度38家百货上市公司样本营收同比下降6.8%,第三季度下降17.6%;2024年已有30家百货商场宣布闭店(不含升级改造)
●赢商大数据:11月份全国新开业商业项目31个,其中存量改造项目占比超过四成,体量小于3万平方米的项目数量约占26%
●小红书商业化业务确定2025年三大方向:从聚焦消费品向生活服务突破,着力种草投后度量及客户生意线索的直接交付,构建更加开放的商业生态体系
▶供需两侧:11月份消费、出口同比增速均回落,投资增速整体趋缓,生产小幅加快
【消费】11月社零同比增长3.0%,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5%(前值增长8.0%),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5.9%(前值下降2.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6%(前值增长3.7%)。按零售业态分,1-11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2.9%、0.7%,降幅继续收窄。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4%(较1-10月份放缓1.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8%(较1-10月份放缓1.5个百分点),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6.2%、2.8%、6.3%。
【固定资产投资】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增速较1-10月放缓0.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4%(1-10月下降0.3%),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同比减少20.0%(1-10月减少20.6%)。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10%(前值增长0.16%)。
分领域来看,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与1-10月持平),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2%(增速较1-10月放缓0.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4%(降幅较1-10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1月份,按美元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7%,增速较10月份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一是受基数抬升影响,二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已经在汽车、钢材等产品上有所显现。11月份,按美元计,进口金额同比下降3.9%(前值为下降2.3%),降幅较10月扩大1.6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需求持续偏弱。
【工业生产】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较10月小幅加快0.1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的行业较10月份减少1个。其中,纺织业增长5.4%(前值为增长3.8%),布的产量增长1.8%(前值为增长1.1%);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0.7%(2024年以来持续负增长)、钢材产量同比增长5.1%。
▶物价水平:11月CPI同比涨幅连续第三个月回落,PPI同比降幅较10月收窄0.4个百分点
【CPI】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前值0.3%。其中,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持续上涨0.4%。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1-11月平均,CPI比上年上涨0.3%。11月份,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1%,环比上涨0.6%。
【PPI】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前值下降2.9%),环比上升0.1%(由降转升);工业生产者进价同比下降2.5%(前值下降2.7%)、环比下降0.1%。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1%和2.2%。
▶货币金融:11月份新增社融主要受政府债和企业债拉动,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
11月份,新增社融同比少增1197亿,社融期末存量同比增速为7.8%(较10月份下降0.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5897亿。
从新增社融的结构来看,新增社融主要受政府债和企业债的拉动,而信贷表现较历史同期偏弱。从社融存量结构来看,2024 年 11 月与 10 月相比,政府债券占比上升了 0.22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政府债券占比上升1.26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企业信用贷款数据依然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连续两个月多增。11月份,企(事) 业单位贷款增加25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0 亿元,同比多减1805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0亿元,同比少增2360亿元,企业投资意愿依然偏弱。11月住户贷款增加2700元,同比少增2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0亿元,同比多减96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00亿元,同比多增669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主要受地产新政楼市成交量回升拉动。
11月末,M1增速降幅大幅收窄,M2 增速有所回落。M1增速大幅回升表明企业和居民现金流量表有所改善,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10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回暖,带动居民存款向房企存款转移,也提振了M1表现。
11月的经济数据未能延续10月份的回升态势,整体依然偏弱,社零增速较10月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5%,而10月份为同比增长8%;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5.9%,降幅较10月扩大3.2个百分点,可选消费需求持续疲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力度有望逐步加强。但同时,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国债、降准降息等政策的传导仍需较长周期,依然缺少“直达”微观主体(居民、企业)的政策工具;当务之急是缩短政策传导周期,需要出台短期内能够直接提振消费的刺激政策,快、准、狠地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Max Mara:10月发布的全新品牌大片选择西装单品而非经典大衣进行品牌表达,立足产品维度开展其女性主题的品牌推广,同时推进西装品类的规模化扩张
坚持自我议程的品牌正在获得穿越周期的稳固底座。奢侈品牌与消费者如今面对一个共同命题,即如何在同质化市场塑造独特性。以大衣闻名的Max Mara在今年10月发布全新品牌大片,聚焦品牌长期倡导的女性力量。令人关注的是,Max Mara在广告中并没有聚焦品牌一贯著称的大衣产品,而是首次凸显了标志性的Olimpia西装,这一举措引发行业的密切关注。广告片聚焦伦敦中心的繁华街道,身着Olimpia西服上装的模特身处众声喧哗,但无惧行差踏错,以此映射女性坚定的内心力量。
这款双排扣西服上装的名字“Olimpia”源自希腊神话,暗喻神话中的女性英雄,选用质感轻盈的天然驼毛材质,以宽大的肩部结合宽松直筒廓形,流露穿着者的鲜明个性。西装经历90道制作工序,总计耗时198分钟。女士外套在历史沿革中一直是女性社会角色变化的具象投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女士西装外套一直被视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单品,权力外套以相对硬朗的设计外观表达了特定时代的价值主张。
大约半个世纪后,当Max Mara再次选择通过西装进行品牌表达,这一单品的含义已发生了微妙的改变。Max Mara时装集团董事会成员、家族第三代成员Maria Giulia Prezioso Maramotti表示,过去,人们用西装来武装自己的外表,将这一男性力量的象征穿在身上。如今,西装则成为一种表达完整自我的方式,由内而外。Olimpia西装当然没有让人脱胎换骨的神奇力量,也不会让人们变成另一个人。然而了解它的来源和制作流程与工艺能够让人们思考,创造非凡需要倾注多少爱意。
通过这一件Olimpia西装,Max Mara在最新品牌主张的广告大片中要传递的信息其实是,不同于五十年前通过权力西装塑造出一个标准的完美大女主形象,新一代的女性不再苛求完美,而是悦纳差异化的自我。身份与背景无足轻重,所有女性皆生而不凡,每位女性都能书写属于自身个人的故事篇章,成为个体脚本的主角。
随着女性力量成为时代的整体号召,从奢侈品到快消品无一不在聚焦女性力量,这使得奢侈品牌面对的挑战变成了,怎么样找到最精确的切入角度,给市场提供惊喜。近期Max Mara宣布与备受好评的话剧《初步举证》合作,为该剧中文版在二巡提供独家服装支持。通过不同时期的服装造型适应剧情进展,展现辛芷蕾饰演角色泰莎的自我成长与救赎,以充满情感张力的独角戏探讨社会中性别、法律与公平的复杂问题。
在与单个文艺作品进行深入合作之外,Max Mara还与主流时装杂志合作的女性指挥家和女性奥运冠军深度专题,以及从早秋开始在小红书开启围绕#MM大女主日志和#MM大女主衣橱等词条进行的话题营销,全面通过多种媒介平台做内容创作,让Max Mara今年的女性主题辐射力更广。
在全球层面,Max Mara作为一直将陪伴女性作为价值主张的女装品牌,实际上一直以来持续与女性力量的关联,包括常设的女性电影人Max Mara未来之星®奖和Max Mara女性艺术奖。然而,尽管这一系列围绕着女性力量的品牌内容创作在扎实度和深入程度上都可圈可点,但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下,不得不承认的是,消费者已经非常困难对营销创意本身感到惊喜。
由超模Mariacarla Boscono演绎的十周年泰迪熊大衣广告,凸显了品牌力图塑造的成熟大女人形象
通过进军新品类进行规模化扩张,推动品牌总实力发展,是一种常见手段。但是具体操作却往往并不是特别容易,特别是对于某一类与产品捆绑深入的品牌,大众消费者的固有印象是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扭转的,正如最初这一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
事实上,西装领域也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领域并且拥有代表性品牌,要让西装成为一个品牌的标志单品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是对于Max Mara而言,这样一种对传统优势的创新性拓展显得相对自然,几乎不动声色,但却蕴含着让西装成为第二生意支柱的可观商业前景。
首先因为外套的设计理念具有一定共性。Max Mara创意总监Ian Griffiths表示,外套是一类具有建筑感的服饰,也是打造女性衣橱的基石。品牌创始人Achille Maramotti深知这一点,因此早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格外注重剪裁。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Max Mara擅长用产品来讲品牌故事。单讲产品故事或是只输出品牌价值观,似乎都是相对普遍的,前者致力于销售转化,后者则推进品牌建设。但是很少有品牌实际做到将产品和品牌融于一体,而在愈发追求效率的当今市场,这正在成为慢慢的变多品牌的目标。
产品思维与品牌建设的叠加,似乎令Max Mara两年间突然脱颖而出。去年成功举办泰迪熊大衣十周年主题活动,让Max Mara广受行业和消费的人关注,被视为品牌建设的成功案例。巡回多地的泰迪毛毛屋Fluffy Residence将明星单品泰迪熊大衣的材质扩展为一个完全由泰迪熊面料制作的互动沉浸式空间,又用触觉和氛围营造回应了当前花了钱的人情感连接的特别需求。通过将泰迪熊IP形象、产品和情感体验串联在一起,Max Mara建立了一个大女人自己的迪士尼乐园。活动固然以特定产品为明确出发点,但消费者所见为Max Mara完整的品牌世界。
今年Max Mara聚焦女性力量主题,显示出该品牌愈发鲜明的主体性和清晰的品牌日程。而Max Mara所进行的系统化品牌建设,也是通过西装产品做传递。西装在历史不同阶段的变革,与Max Mara所强调的女性主题和品牌发展的长期主义视角实现了共振。该品牌为西装项目推出了“The Max Mara Jacket Circle”限时装置艺术体验空间,贯穿米兰、东京、首尔和中国等全球各市场和秋冬时间。特别装置在强调品牌价值观的同时展示了Olimpia西装。访客可进入体验室探索西装在女性时尚史中发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了解Max Mara多年来是如何传承这一经典角色的。
Max Mara因大衣产品而获得最初的成功,如今正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立体多层次而富有文化精神的品牌世界。但这一过程不是从实到虚的迈进,而是掌握了一种虚实相映的品牌建设方法,Max Mara从去年到今年反复证明了这一方法论的可行性。以核心产品为出发点构建品牌,用具象来投射抽象,在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当前奢侈品市场的同质化现状。每一个品牌拥有不同的产品和历史,它们都只可以通过自己的重复实践,来寻找自我的解法。
当前奢侈品产品和营销的同质化往往来自于每一个奢侈品牌并没形成独立的品牌世界,它们在产品和品牌主张上都过度关注其他平行的竞争对手导致趋同,然而在自身系统的产品和品牌之间却缺乏纵向的统一性。Max Mara作为独立运营的意大利女装巨头,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品牌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在当前奢侈品市场承压的阶段,将精力放在自身体系的建设,坚持自我议程的品牌正在获得穿越周期的稳固底座。
不难看到,近期奢侈品行业在向务实风格转身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奢侈品牌回归对品类的聚焦,特别是外套品类,但若过度强调产品也会带来另一个潜在问题,即奢侈品可能会被平价的实用性产品取代。
奢侈品与实用性产品的本质不同之处在于其品牌精神,因此在产品和品牌主张之间取得平衡,便成为需要时刻谨记的使命。而要让一个产品或品类长期保持溢价和渴望度,取决于奢侈品牌超越时尚潮流的长远视野,让品牌与历史建立联系。
Maria Giulia Prezioso Maramotti坦言,她的曾祖母Giulia在1925年创办了一所裁缝学校。创办学校不仅仅是为了服装事业,而是有着更远大的使命。教授给女性一项职业技能意味着为她们提供成长与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是女性赋权的重要手段,也是Max Mara创立至今的前进动力。1951年,她的祖父Achille创立了一家服装厂,希望借此将成衣概念引入意大利,满足新一代女性的穿搭需求,她们是引领生活小习惯及社会风气变革的非凡女性,需要突破传统的新着装。
作为在中国市场深耕二十余年的意大利品牌,Max Mara也已经参与了中国市场的多个发展阶段。一个女性消费者从渴望拥有她的第一件大衣,到真正拥有,再到穿上她的第二件精品西装,这是属于所有人的历史。
▶报喜鸟:拟收购欧洲高端户外品牌Woolrich,国内服饰公司持续布局高端户外市场
据意大利媒体《24小时太阳报》报道,报喜鸟集团正考虑收购欧洲高端户外品牌Woolrich,其与该品牌的最大股东、位于卢森堡的私募股权公司L-Gam已进入谈判后期阶段。
2018年,L-Gam收购Woolrich Internatioanl的多数股权,目标提升亚洲和北美市场的份额。Woolrich目前的主要市场在欧洲,收入占比高达75%至80%,以批发业务为主,全球分销渠道包括1200个批发点和40家独立门店。Woolrich于2021年在中国市场入驻老佛爷百货,但未开设独立门店。一个发展历史近200年,并几乎没在中国市场扩张的高端户外品牌,对当下寻求新增长点的中国服饰集团是绝对的稀缺资源。
报喜鸟集团从浙江温州起家,最早追溯到1980年的永嘉县华侨西服厂,1996年组建报喜鸟服饰集团,以男装业务为主。2007年,报喜鸟成为温州市第一家服装上市企业。随着集团上市,报喜鸟也开始拓展业务版图,2007年与韩国休闲服品牌HAZZYS达成合作,从代理分销开始,逐步获得商标许可并负责该品牌中国市场产品的自行开发。2016年,报喜鸟代理法国户外品牌乐飞叶Lafuma。
在此后17年中男装市场持续疲软的背景下,HAZZYS成为报喜鸟成功的一步棋。根据报喜鸟集团发布的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1.8%至52.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52.1%至6.98亿元,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其中,HAZZYS品牌营收同比增长24.1%至17.6亿元,超越了报喜鸟主品牌,成为集团营收的最大贡献者,带动集团总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目前HAZZYS已在中国开设了近400家门店。
报喜鸟虽然布局户外较早,但Lafuma在8年中并未形成规模,直到今年上半年显露起色。今年上半年,HAZZYS增长0.25%至8.6亿元,乐飞叶收入大涨32%至1.52亿元,而报喜鸟下跌3.7%至7.7亿元,宝鸟下跌2.3%至5亿元。由此可窥见今年国内户外服饰运动市场的火热。安踏和财团共同收购的芬兰户外服饰集团亚玛芬体育业绩飙升,进一步验证了中国资本管理国际大品牌的可行性。
2023年底,李宁家族的全球私募股权公司莱恩资本从亚瑟士公司手中收购北欧户外品牌火柴棍Haglöfs 100%的股权,品牌将开启中国市场销售。
同年,北京三夫户外将与瑞典户外品牌Klattermusen攀山鼠母公司Klättermusen AB签订合资协议,由后者对三夫全资子公司北京旅行鼠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获得60%股权。合资协议2024年1月1日开始,期限为十年。
国内服饰集团也瞄准了户外品类。2021年,雅戈尔与挪威户外品牌Helly Hansen成立中国合资公司。同年,波司登全资子公司与博格纳成立合资公司,引进BOGNER品牌及FIRE+ICE品牌,并共同经营博格纳相关品牌。今年10月,波司登对加拿大奢侈外套品牌Moose Knuckles战略投资超30%股权。
对中国服饰集团来说,卖得更贵一直是其长期目标。然而在中国资本收购国际奢侈品牌的试错期后,它们认识到这个目标或许也能够最终靠投资高端户外品牌来完成。
▶UR品牌海外最大门店、本来BENLAI品牌海外首店12月份同步在曼谷开业,推进全球化布局
12月份,时尚动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FMG集团)旗下两个品牌——全球快奢时尚品牌URBAN REVIVO(以下简称UR)、功能科技休闲服创领者品牌本来(BENLAI)在泰国曼谷地标商业体One Bangkok Mall同步开出全新大型门店。
FMG指出,此举标志着集团在全球化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截止目前,FMG 集团在海外已拥有近20家门店,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12月12日,FMG 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明光先生在曼谷的开业活动上透露:2025年将重点布局纽约、伦敦等世界顶级都市,并以直营和加盟的方式,在两年内实现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在内的亚太重点地区全覆盖,五年内海外门店突破200家。上述战略部署,彰显了FMG集团打造全球性时尚巨头、将中国优质时尚产品推向更广阔海外市场的愿景和决心。
自2016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以来,UR在海外市场迅速扩张,现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多个国家成功开设了近20家线下门店,并通过线上渠道覆盖欧美市场。
刚刚开业的UR泰国曼谷One Bangkok Mall门店是其目前在海外市场的最大门店: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承载男女装、配饰等多元丰富的品类。女装系列风格涵盖时尚、休闲和都市等;男装系列则涵盖5个系列。秉持“千店千面”的设计思路,UR深度挖掘泰国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兰花,将兰花的柔美形态与工业化的T型钢结构可以进行融合,在店内构建了别具一格的大型艺术装置;门店外立面则采用双层金色叶片造型,结合多块LED屏幕,形成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不仅彰显了UR对本土文化的敬重与深度理解,也营造出自然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独特氛围。
本来(BENLAI)是FMG集团2022年推出的新品牌,意图以功能科技与可持续面料重新定义休闲服,覆盖日常休闲、通勤休闲及轻运动等多场景切换的穿着需求。今年11月与12月期间,该品牌在国内连开十家新店,快速达成超20家门店的规模布局,版图覆盖苏州、广州、济宁、长沙、郑州、西安、石家庄以及北京等重点城市。
紧跟UR的出海步伐,本来(BENLAI)在泰国曼谷One Bangkok Mall也开出上千平米规模的海外首店。FMG 集团视觉创意总监康力先生介绍:“该店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将温润木质纹理与极具未来感的LED元素相融合,彰显品牌以品质及功能科技优化着装体验的理念。”
以曼谷为起点,FMG集团计划逐步将本来(BENLAI)拓展至更多全球市场。
Max Mara是一个擅长将产品思维与品牌建设相叠加来讲述品牌故事、打造爆款产品的品牌,10月份发布的全新品牌大片选择西装单品来进行品牌表达,一方面使顾客对Max Mara经典单品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大衣”,经典与永恒之外仍不失“创新”,且“西装”单品能够较好地与品牌所倡导的“女性力量”相得益彰,品牌表达依然有坚实的产品载体;另一方面,品牌表达从“大衣”转向“西装”,有利于强化Max Mara的西装品类优势,开辟品牌新的细分市场。这对于国内中高端女装品牌开展品牌建设、打造爆款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中国时装市场进入存量阶段,寻找增量机会成为国内时装品牌共同面临的课题,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布局国内户外细分市场,以及进军海外市场已成为多数品牌的主要选项。近年来,报喜鸟、雅戈尔、波司登以及安踏、李宁都在布局户外市场,安踏正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UR等品牌聚焦东南亚市场,预期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内时装品牌走向海外市场。
▶联商网:前三季度38家百货上市公司样本营收同比下降6.8%,第三季度下降17.6%;2024年已有30家百货商场宣布闭店(不含升级改造)
今年上半年,虽然有8成百货上市公司实现盈利,不过44家百货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2.89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1087.74亿元减少164.85亿元;实现净利润37.71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54.11亿元减少16.4亿元。到了今年三季度百货行业表现如何,《联商网》选取了38家百货上市公司财报做了分析。
38家百货上市公司贡献了367.2亿元营收,比2023年同期的445.68亿元减少78.48亿元,减少17.6%;实现净利润19.6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005亿元增加13.685亿元,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净利润增加主要是因为百联股份。根据财报,第三季度百联股份实现净利润13.45亿元,而去年同期百联股份的纯利润是0.14亿元。
从营收来看,仅有9家公司实现增长,分别是合百集团、南京新百、新华百货、新疆汇嘉时代、供销大集、华联股份、友阿股份、大连友谊以及上海九百,其他29家企业则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约占总数的76%。
从净利润来看,有15家企业同比增长(包括亏损收窄),仅占总数的39%,此外,有11家上市公司企业出现亏损,其中翠微股份亏损最为严重,根据财报,第三季度翠微股份亏损1.41亿元。
38家百货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27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1424.16亿元减少96.89亿元,减少6.8%。实现净利润60.37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61.72亿元减少1.35亿元。
从营收来看,前三季度仅有10家公司实现增长,分别是欧亚集团、合百集团、南京新百、新华百货、大东方、供销大集、华联股份、上海新世界、大连友谊以及上海九百,其他28家企业则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约占总数的74%。
从净利润来看,有13家企业同比增长(包括亏损收窄),仅占总数的34%,其中友好集团和南宁百货成功扭亏为盈。此外,前三季度中有7家企业亏损,营收和净利润最高的是百联股份。根据财报,前三季度百联股份实现盈利收入216.17亿元,实现净利润16.2亿元,不过,百联净利润同比增长366.88%是因为发行华安百联消费REIT收益所致,成功扭亏的南宁百货也是因汽车公司处置使用权资产收益增加和参股公司南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收益增加所致,并不是靠主营业务获利。
根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截至11月20日,已经有30家商场宣布闭店(不包含升级改造),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老百货”依然是关店「重灾区」。在30家宣布闭店的百货商场中,已经运营超过20年(包含20年)的门店有13家,约占总数的43%;宣布拆除重建的上海六百已经运营72年,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广州番禺友谊商场和抚顺商业城也已运营超30年;运营不足10年的项目有6家。
「租约到期」是商场关闭的根本原因,但是「市场环境、经营状况、未来发展」也会被提及。武汉王府井百货在宣布关闭时,就表明做出这个决定是结合“市场环境、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策略,做出的艰难选择”;同样在武汉的武商亚贸广场在“考虑亚贸广场实际运营情况及公司战略规划的需要,为逐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架构”而选择关闭。
大商股份在公告中指出,闭店是因为经营不达预期。沈阳、河南、锦州、抚顺等地区,面临客流减少、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品牌在这些区域的新店扩展也较为谨慎,部分品牌开始调整自身战略,选择关闭低线城市专柜,加剧了地区店铺招商难度。部分品牌选择了比较保守的经营策略,不进行品牌形象升级、活动投入等,这种保守的做法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店铺的经营业绩。特别是河南和抚顺地区,为了及时止损,公司关闭了几家长期亏损店铺。公司将以盈利为前提,因地制宜,快速调整经营及招商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促进这些地区的业绩改善与指标回升。
「大众时尚商场」日子不好过,老牌高端商场也受到了「理性消费」和「品牌闭店」的冲击,沈阳卓展购物中心在接连失去Lv和Gucci两个「门面」后,这家已经运营18年的高端商场,于11月15日关闭。“如果说在2023年前,大家谈关店觉得很不好意思,很没面子,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经营者已能坦然面对谈关店了,因为开关店本来就是正常的经营策略。”厉玲说道。
商场业绩、品牌入驻都在影响商场的「去留」,客观来说,理性消费以及年轻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确实影响了品牌和商场的「开店速度」,同时,这也并非是刚性需求。“品牌们如今开店都愈发谨慎了,商场招商就更难了”。实际上,在联商网顾问厉玲看来,2008到2010年中国百货业就已经到顶峰了,甚至有可能还要再早一点。“在这之后成熟的百货单店增幅也相对不是很高,即便很多店还在增长,但我认为这个增幅是泡沫,一是商场靠打折,表面上带来一片繁华景象;第二是品牌商买单增加,打破了应有的生态;第三是有一部分店卡券销售比例非常高。”“这样的虚假繁荣导致部分企业以为未来会更好,但实际上困难接踵而至,如今,面对这样的形势——销售下降,盈利困难,企业经营者也觉得没有必要硬撑着,就索性关店了。”厉玲表示。
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商场没机会,厉玲认为,“客观上,百货店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立足最好的中心城市店,成为城市的时尚地标是新的方向。店面数量减少,门店面积减少,关闭不合适的城市店,不合适位置的店是必然的。主观上,外资的进一步撤离与本土零售企业的谨慎投资同时存在。另外,也一定要考虑消费趋势的变化。”
对于百货店来说,一定要做当地最高端的零售商场,同时,要研究你的消费者。“环境、服务、管理、营销手段等等,都要做到高端,一定要研究你的消费者,增加本地高端消费者的粘性,真正把服务做到他们关注的点上去。”这是百货店的出路。
▶赢商大数据:11月份全国新开业商业项目31个,其中存量改造项目占比超过四成,体量小于3万平方米的项目数量约占26%
非开业高峰期的11月份,在“金九银十”之后,12月开业高峰期之前,却稳稳的开出了30余个集中式商业项目,数量小幅赶超了“银十”。11月份虽然没有特别重磅的项目亮相,但也显露出几大趋势:一是企业持续创新、开拓新市场,多个首发首秀项目亮相;二是社区商业、邻里中心、非标商业等小体量项目集中;三是存量改造项目占比飙升,存量物业焕活加速。
据赢商大数据,11月全国共有31个集中式商业项目开业,商业总体量约199.97万平方米。环比10月份,数量略微增长,体量却减少20余万平方米,跌幅约9.36%,主要是本期开业项目小体量项目多,其中<3万平方米的多达8个,且无2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体量项目。
同比去年11月开业量,数量持平,同样由于小体量项目较多的原因,体量同比亦呈现明显的下降,减少50多万平方米,降幅达21.67%。
从2019年-2024年11月同期开业量看,以及今年1-11月各月开业量看,看出今年11月份的开业量处于历史相对地位,但年内表现平稳。
从项目大区分布看,华东区依然位居开业量第一,数量占近半,共15个项目,体量86.9万平方米;华中区、华南区分别以6个、5个项目紧随其后,华北区2个项目,西南、西北、华北、东北三区均为1个项目。
开业项目数量≥2个的城市仅5座,分别是上海,3个;深圳、长沙、武汉、南宁各2个,南宁是首次冲进前列。
存量项目改造焕活加速,11月新开业项目中,存量改造项目占比飙升至超四成,共13个项目,总商业体量达到80万平方米,包括超市、老百货升级改造、购物中心升级焕新或盘活、老旧厂房改造等多类型改造项目。
传统超市关店潮持续,改造成购物中心或许是新出路。11月有3个来自超市改造开业的项目,分别是:深圳Kaledo嘉乐道,由保利文化广场原天虹、家乐福超市旧址改造成为一座全新都市自然主义剧场式街区;东莞高埗万升荟由原嘉荣购物广场高埗店改造而来;上海张江大橘天地则是原家乐福超市改造成为社区商业。
百货商场转型、升级成为购物中心也是势在必行,11月4个由百货改造或升级开业的项目,包括南宁南百·NGS,由原南宁南百新世界店改成为购物中心;大连京东MALL(天津街店)由新世界百货店改造而成;扬州宝应新亚细亚购物中心是原宝应文峰大世界爆改而来;长沙通程商业广场(浏阳金沙中路店)经过重装升级焕新开业。
购物中心改造/升级慢慢的变成了常态,如南昌绿地缤纷城经过内、外改造重新开业;常州510碧乐时光、银川江山阅恒太城、石家庄桥西勒泰广场均由原来的购物中心物业改造而来。
此外,还有来自专业市场改造的北京JK FUN商城,原为聚龙服装商城地下商业;以及由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旧厂房改造的社区MALL上海金泽元·拾光里。
▶小红书商业化业务确定2025年三大方向:从聚焦消费品向生活服务突破,着力种草投后量及客户生意线索的直接交付,构建更加开放的商业生态体系
据36氪,小红书于近日确定了2025年商业化三大方向:行业上从聚焦消费品向满足多行业的需求扩展,重点向生活服务等线索行业突破;商业产品能力上,更多着力在种草投放之中的优化、种草的投后度量以及客户生意线索的直接交付等;生态上走向更大开放,未来将直接与更多平台、不一样的行业商家品牌、MCN机构等形成连接。
一直以来,广告营销和交易(包括电商、本地生活等)都是小红书最核心的营收业务。广告营销在内部也被称为商业化业务,目前贡献了小红书的主要营收。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半年,在小红书经营的中小商家数同比增长379%、中小商家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436%。其中,生活服务类行业商家增速尤为显著。
商业化产品的基建能力与商业化增速不匹配,是小红书过去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一位小红书商业产品前员工表示,从2019年小红书正式开启商业化后,内部就一直想解决种草的度量问题,并先后启动过多次项目,“但内容平台最大的难点在于,难以获得其他平台上的销售数据”。
因此,很久内,想知道“种草”的效果究竟如何,商家们只能在投放后,通过查看淘宝、京东等其他平台的搜索增长才能得知。一位数码类商家称,自己在小红书投放后,用户究竟有没有产生购买,在哪里产生购买,买了多少,他很难掌握到准确的数据,这也让本身就对投放产出效果敏感的中小商家们更加犹豫。据了解,在即将举办的2025年WILL商业大会上,小红书将会对外公布种草度量问题的新方案。有小红书代理商称,“这次的方案更彻底,理论上有可能解决掉过去的度量问题”。
在线下方面,受制于消费整体疲软,百货业态景气度持续偏弱,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12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4%,环比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持续偏弱的市场景气度进一步加大了百货商场的经营压力,今年已有30家百货商场宣布闭店(不含升级改造),且在11月份全国新开业的31个商业项目中存量改造项目占比超过四成,传统百货业态的转型将进一步加快。在线年商业化业务的三个方向,即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突破、着力种草投后度量以及客户直接交付、构建更加开放的商业生态,小红书平台已成为一个以内容为载体的全方位的生活搜索引擎,聚集了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群,随着未来覆盖行业范围的扩大、商业生态体系的完善,品牌的种草营销→转化变现的闭环将会更加顺畅。
1)Lululemon截至10月27日的三个月中国内地收入增长39%,2024年公司收入有望破100亿美元
12月6日,lululemon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截至10月27日),全球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9%达24亿美元,国际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33%,中国内地净营收同比猛涨39%,显现出品牌的韧性和稳健。
CEO Calvin McDonald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在本季度的中国内地市场,感受为先的品牌主张帮助lululemon以创新的产品和突破性的活动体验与众多购买的人建立了真诚联结。报告期内,公司新增 28 家门店,这中间还包括通过收购墨西哥业务新增的 14 家门店,总门店数达到 749 家。对于2024财年第四季度,lululemon预计净营收将在34.75亿美元至35.10亿美元之间,增长约8%至10%,本季度每股摊薄收益预计在5.56美元至5.64美元之间。对于2024财年,lululemon预计净营收将在104.52亿美元至104.87亿美元之间,增长约9%。
意大利羊绒品牌Brunello Cucinelli再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预计今年收入将增长11%至12%,略高于两个月前预测的10%涨幅。按地区划分,美洲预计会增长15%至17%,亚洲预计会增长12%至14%,欧洲预计会增长5%至7%。其中,中国市场预计会增长10%至12%并将继续改善。按渠道划分,零售业务预计会增长12%至14%,批发业务预计会增长8%至10%。
根据时尚商业数据,该品牌前三季度收入按固定汇率增长12.7%至9.202亿欧元,美洲和亚洲市场均表现强劲,分别增长17.6%和12.2%。
3)Zara母公司前三季销售额同比增长7.1%至274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44亿欧元
据时尚商业快讯,Zara母公司Inditex公布的2024年九个月业绩表现强劲,报告期内,销售额增长7.1%至274亿欧元,毛利润增长7.2%至163亿欧元,毛利率达59.4%,同比上升4个基点。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44亿欧元。
在节日季初期表现更为强劲,截至12月9日的六周内,收入增长达9%,增速超前三季度。尤其是在黑色星期五期间,销售表现尤为亮眼。公司指出,这得益于秋冬系列的成功推出以及门店和线年,Inditex预计年销售空间增长5%,并结合在线销售的强劲增长推动收入提升。此外,公司将在2024-2025年间每年投资9亿欧元扩展物流设施,Inditex强调,其核心战略包括提升客户体验、加强可持续发展和加速数字化转型。
4)香奈儿时尚总裁Bruno Pavlovsky表示奢侈品消费者数量正在下降,涨价将继续
香奈儿时尚总裁Bruno Pavlovsky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2024年将是“更艰难”的一年。尽管过去几年香奈儿凭借强劲的品牌效应和消费复苏实现了快速地增长,但外部环境的变化正给奢侈品牌带来新的挑战。
Bruno Pavlovsky提到,奢侈品消费者数量正在下降。其根本原因是欧美高通胀,持续的通胀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即便是高端花钱的那群人也开始重新规划支出,中国市场一度是奢侈品牌的增长引擎,但消费意愿减弱正在影响市场表现,这对奢侈品行业的全球布局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Bruno Pavlovsky坦言,增速放缓是新常态,2024年的形势将比2023年更艰难,并表示奢侈品行业不可能从始至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逐步退潮,奢侈品市场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更依赖于品牌忠诚度和长期价值。
Lanvin 将于 2025 年 1 月下旬正式回归巴黎时装周,这场时装秀将展示2025 年秋冬男女装成衣系列,也是新任创意总监Peter Copping操刀的首个系列。Lanvin于今年6月宣布前巴黎世家资深设计师Peter Copping为创意总监。复朗集团由中国复星国际于2017年创立,旗下品牌包括Lanvin、Wolford、Sergio Rossi、St. John和Caruso等品牌。
法国运动品牌Le Coq Sportif近日被巴黎商业法院置于司法重组程序,母公司Airesis表示,此举旨在保护员工及相关岗位,并在破产管理人的协助下寻找维持运营和让品牌持续存在的方案。
该品牌今年上半年亏损1820万欧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050万欧元逐步扩大。公司已从巴黎2024组织委员会和法国国家获得共计1540万欧元的贷款支持,但仍面临与法国橄榄球联合会的法律纠纷,后者要求支付530万欧元的未付款项。此次司法重组为Le Coq Sportif提供了喘息空间,品牌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渡过难关。
据时尚商业快讯,安踏近日宣布肖泳正式加入公司,担任专业运动群国际事业部负责人。肖泳将全面负责安踏品牌国际事业部的管理工作,向安踏专业运动群CEO徐阳汇报,工作地点在厦门。
肖泳拥有丰富的国际大品牌管理经验,曾任宝尊品牌管理事业部总裁、Miss Sixty品牌全球CEO等要职,她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并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EMBA学位。肖泳女士深耕服饰行业超过20年,擅长搭建复杂业务并带领团队取得卓越成果。
耐克宣布将关闭其数字运动鞋子公司RTFKT,此举是新任首席执行官Elliott Hill上任后业务重点调整的一部分。耐克在周一的声明中透露,RTFKT将于2025年1月底停止运营。自Elliott Hill10月接任以来,耐克一直在进行领导层调整,但尚未公布具体的扭亏为盈策略。原定于11月举行的投资者日活动被推迟至12月19日。据了解,RTFKT是在2021年元宇宙和NFT热潮中,以未公开金额被耐克收购的,并推出了数字鞋供购物者购买。当时,耐克前首席执行官John Donahoe表示,此举旨在扩大耐克的数字影响力和能力。
美国知名户外品牌WILDTHINGS于近日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开设其中国首家门店,并推出两款上海独家限定产品。
该品牌由法国登山家Marie Meunier和美国登山家John Bouchard于1981年创立,专注设计高功能性的专业登山服饰。2016年,该品牌与日本伊藤忠商事合作推出适合日常穿着的日本线产品,本次进入中国市场也以日本线为主,注重山系风格,兼具日常通勤与户外运动的功能性。
韩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Discovery Expedition将落地上海环球港、上海万象城,其门店目前已拉起围挡,且其位于长春欧亚卖场的门店已于11月底开业。该品牌于今年9月郑重进入中国市场并开设天猫旗舰店,计划年底前在中国主要城市开设线下门店。Discovery Expedition是源自于1985年创立的美国Discovery Channel探索频道的高端户外品牌,在韩国极具人气,目前在韩国已开设近300家门店。
周大福公布截至9月30日的2025财年上半年业绩,该集团营业额和利润同比均下滑,内地、香港及澳门的同店销售均录得跌幅。不过,其内地第二季度的同店销售跌幅较第一季度有所收窄。
上半年,周大福收入同比下跌20.4%至394.08亿港元,股东应占利润大跌44.4%至25.3亿港元。期内,周大福内地直营店的同店销售大跌25.4%,香港及澳门的同店销售下跌30.8%,其中香港同店销售的跌幅为27.6%,而澳门则为40.7%。
巴黎老佛爷百货近日公布了10月份的销售数据,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并预计这一增长势头将在11月继续。增长的重要的因素包括奥运会后游客的回归,以及商店重新布局。此外,老佛爷百货还扩展了其美容产品线,引入了新护肤和香水品牌,并新增了Charlotte Tilbury等热门品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尽管客流量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但中国消费的人在老佛爷百货的占比一下子就下降,从40%降至20%。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和中东的消费者比例有所上升,美国消费者现在占据了销售额的11%。
数据显示,10月瑞表出口下滑2.2%至23.430亿瑞士法郎,连续第二个月录得跌幅,主要因出口中国市场持续暴跌影响。期内腕表出口跌幅2.8%至22.251亿瑞士法郎,出口量1,357,348同比下滑11.2%。
分区域来看,出口美国市场涨幅11.3%,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继续领跌,分别跌幅38.8% 和14.8%,出口日本市场录得20.0%的增幅,欧洲录得0.2%的轻微增幅。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称,出口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表现拖累前十个月瑞表出口下滑2.6%至215.316亿瑞士法郎。
11月28日,深圳首家京东MALL项目签约暨物业交接仪式举行,正式签约入驻深圳南山区海雅缤纷广场。作为京东集团精心打造的线下自营商业地标,深圳京东MALL以“潮购科技”为核心理念,创新家电家居一站购物新场景,逐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休闲体验,让我们消费者逛在京东MALL、玩在京东MALL、买在京东MALL,一站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打造理想家生活”的全部需求。据悉,深圳京东MALL将同位于华强北、龙岗等地的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形成“京东MALL+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的多元门店组合,满足深圳消费者在家门口逛京东的需求。截至2024年11月,京东MALL在全国省会和经济活力城市已成功开设17家门店,另有北京、南京、成都等新店正在施工建设中,全国门店将突破20家。同时,京东自营大店将进一步布局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持续引领“家电家居一站购”的潮流风向。
拼多多公布最新业绩数据,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内该集团收入增长12%至994亿元,不及分析师预期的1028亿元,净利润达到250亿元,不及分析师预期的26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至45.6%。
拼多多在财报中指出,国内市场的低价竞争和消费的人支出放缓导致销售放缓。与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对其利润率构成压力。尽管国内市场增长放缓,拼多多的国际化扩张取得显著进展,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Temu在美国市场表现优异,成为2024年美国下载量最高的购物应用之一。
美团第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22.4%。三季度,美团年交易用户数、年活跃商户数、年交易用户的年均消费频次均持续增长,并突破历史新高。
进入2024年,美团展开了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应对更为复杂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其中最显著的调整是把原先的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合并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这一调整加强了各条关键业务线的协同效应。“本季度,公司各项业务均实现稳健发展。”美团CEO王兴表示,“我们将继续使用户得到满足的需求、助力并扶持商户的经营、关怀并支持骑手的发展,与生态伙伴们实现共赢。”
17)唯品会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2%至207亿元,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1%
唯品会第三季度营收207亿元,同比下滑9.2%,Non-GAAP净利润从18亿元降至13亿元。GMV为401亿元,订单总数为1.639亿份,也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同比下滑。管理层在财报中指出,第三季度的表现,反映了非必需消费品行业的疲软趋势。不过,好消息是它的毛利率略增到24%,毛利润约50亿元。还有一大亮点是,唯品会引以为傲的核心用户还在涨,三季度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1%,750万名SVIP用户贡献了49%的线上销售额。
18)江南布衣收购杭州目里品牌管理公司全部股权,目标企业主要从事名为「Block」的设计师品牌运营业务
江南布衣宣布于2024年11月28日与慧展科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江南布衣将收购目标公司杭州目里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慧展科技同意出售。此次收购的代价为167万元,需在协议签署后7个营业日内支付。此外,江南布衣还需在一个月内通过目标公司向慧展科技及其关联方支付不超过8200万元的款项,用于结算应付账款,其中4000万元将作为贷款入账,其余将作为增资款入账。
目标公司于2023年12月14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主要是做名为“B1ock”的设计师品牌销售。截至2024年6月30日,目标公司未审计的资产总额约为7820万元,负债总金额约为7790万元。其两年度的未审计除税前净利润分别为242万元和176万元。
歌力思集团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将以8250万元将旗下子公司东明国际所持唐利国际50%股权转让给沙丘国际。交易完成后,东明国际持股比例将由90%降至40%。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现金流,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经营效率。Ed Hardy是由Don Ed Hardy于2004年创立的轻奢潮流品牌,融合纹身艺术与时尚设计。尽管品牌早期销售表现良好,歌力思累计获得4.5亿元分红,但近年来受全球潮流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及消费环境低迷影响,Ed Hardy业务正面临挑战。
据时尚商业快讯,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团正考虑出售其旗下Jimmy Choo和Versace两大品牌,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应声上涨4%。
Capri目前正与巴克莱银行合作,积极寻找潜在买家,但出售过程仍处于初级阶段,具体是整体出售还是分别出售尚未明确。据悉,Capri有望在圣诞节前收到潜在买家的信号,中国买家是否加入也还是个未知数。
金融界 2024 年 7 月 28 日音讯,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数据显现,常州...
深圳市永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永信达科技”)是一家专注于SMT传送及非标自...
工厂中放置的方位许多,但在实践加工中一般放置在回流焊的后边,用于对通过回流焊...
(北京,2008年4月8日),安捷伦科技(NYSE:A)日前宣告推出新的主动...
济南乐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互联网推行软件开发为主体事务...
以“智能制造-智慧生活”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服务协作机器人、智能插件机器人、智能橙汁机、解决方案...
证券之星估值剖析提示通富微电盈余才能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归纳基本面各维...
(原标题:凯格精机:锡膏印刷设备是SMT产线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对整个SMT...
...